转帖
2018-02-07 09:57:50
  • 0
  • 6
  • 9

社论:维护社会和谐三大支柱

2018年2月7日 联合早报

在回复议员所提“政府是否应该成立跨部门委员会以促进各社会阶层融合”的国会提问时,李显龙总理说,维护社会的课题涉及“收入差距、社会流动性及社会融合三个方面,而这三者之间又环环相扣”。政府多年来不断重申和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,政策持续作调整和配合,我们已看到了一些效果。缩小贫富差距、保持社会流动性、促进社会融合等于是支撑社会和谐的三大支柱。

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,从2006年的0.470下跌到2016年的0.458。李总理说:“如果我们把政府税收和财政转移部分计算在内,2016年的基尼系数将进一步降至0.402”。过去10年贫富差距的缩小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政策,让低层人士分享到更多经济成长果实所致,但基尼系数也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

总理特以书面答复的方式回答议员的问题,全面地表达了政府的思路。政府竭力缓解收入差距的决心毋庸置疑,但是国家经济必须持续成长,分享财富的政策才有可持续性。政府最近多次表明,由于社会政策、国民医疗照顾和基础建设的成本不断加重,这个趋势迟早会冲击国家的预算开支。政府也似乎提醒国人作好面对加税的心理准备。

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不久前接受《海峡时报》的专访时,列举数据,说明中下层是税务制度的最大受惠者:“收入最低的20%国人,每缴1元税,可获相当于4元的福利;中等收入者每缴1元,则获2元福利。”然而,对下层收入者而言,如果他们看到富者越来越富,富者总有资源和条件,在竞争游戏中占尽优势时,他们还是会感受到社会的不平。其实,这是每个社会的正常现象。所以,当政府说要扶持弱势者的孩子从公平的起跑线上出发,也只是从相对的标准而言。

此外,成功者自成一个群体或是一个阶级,不是可以完全避免的。因此,社会和谐的第三大支柱“社会融合”必须深入社会各个角落,才能避免中下层滋生出“仇富心态”。

社会的老龄化使得政府在照顾老弱贫病者的担子加重,政府既要确保我国制度的公平,提倡自立更生的精神,又要有重点地照顾需要额外照顾的不幸者。这不只是政策层面的问题,也必须说服中上层人士明白下层人士受到照顾,也是符合中上层阶级的利益。

新加坡行之已久的“唯才是用”制度的好处在于,出身社会底层者只要自身努力,也能通过公平的教育机会取得成功。新加坡社会的不断进步,证明从促进社会流动政策中享受到好处,而提升到中上层的成功者已是一个不小的群体,数据也证明新加坡这方面的成就高于不少发达国家。靠自身努力的成功者,因此应该为维护新加坡社会流动性而作出努力,通过从事社会服务贡献所长,关心社会其他弱势者,如医生可以协助推广预防医疗的公众教育,律师可以为不幸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等等,社会温情的体现不只来自政府,也来自民间。社会温情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,与巩固社会和谐三大支柱的基础同样重要。
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