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帖
2018-02-07 09:45:12
  • 0
  • 1
  • 2

杨丹旭:杜绝“猫鼠一家”

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03:30 AM

文/杨丹旭

来自/联合早报


新年伊始,中国的银行监管部门忙坏了。短短一个月,各级银监部门开出497张罚单,平均每天16张,合计罚款金额接近9亿元人民币(1.9亿新元)。浦发银行成都分行、工商银行黑龙江分行、邮储银行等纷纷被揪出违规发放贷款、违规理财操作、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等问题。

就在这轮整顿行动开启中国金融“最严监管年”之际,中共反腐机构也投下震撼弹,让2018年的金融系统整肃风暴大有山雨欲来之势。

1月30日,中纪委驻中国央行纪检组组长徐加爱发表文章,措辞严厉地警告金融领域存在重大风险隐患,例如金融监管“猫鼠一家”。文章还点名央行称,如果这个掌握货币政策制定权、金融政策的综合协调权、金融外交的谈判权和向中共中央、中国国务院建议权的机构存有私心杂念,就绝不是“小偷小摸”的问题,而是“动摇国本”的重大问题。

在那之前,中纪委驻银监会纪检组组长李欣然,也在银监会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指出,要重点查处“猫鼠一家”“监守自盗”的腐败案件。

中国去年底把防控金融风险提升到“三大攻坚战”的高度,从银监部门过去一个月频密的监管动作来看,“最严监管年”不会徒有虚名。近期中纪委不断对“猫鼠一家”发出的警告,也释放出金融整顿风将吹到监管部门的强烈信号。

对于中国金融监管问题,不少分析认为,中国监管部门缺乏有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专家型官员,以至于在金融监管上力不从心。不过,除了猫有没有能力捉老鼠,猫想不想捉老鼠其实也是问题。猫如果没有尽好捉老鼠的天职,甚至做起老鼠的“保护伞”,或是老鼠的“招财猫”,必定让中国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难上加难,这相信也是中纪委想要打破的局面。

监管者和金融业者“一家亲”的现象同政府对金融市场的高度干预有一定关系。由于金融市场不按自由市场的规律运作,而是由政府主导方向,作为监管方的政府要跳出自身的利益格局,客观辨识风险难免变得更困难。也有分析指出,在“有形之手”强力干预的中国金融体制下,监管者有着影响被监管者收益和经营的绝对权力,而后者也有强烈动机讨好前者,甚至服务于前者的政治目的,这为猫和老鼠提供了互相寻租的温床。

有业内人士向中国媒体披露,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。例如,有地方政府会向金融机构打招呼,向风险较高的企业放贷,反过来金融机构的一些放贷行为,当地监管部门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;一些地方经济增长依靠金融机构贡献,对机构打擦边球的行为也愿意默许。

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在接受《北京商报》访问时就直言,中国政府对经济行为的介入很深,导致寻租行为不可避免。之所以发生监管“不作为”,一方面是权力滥用,另外也可能有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。

破解这层利益关系网络,相信也是打破“猫鼠关系”的关键所在。从近期释放的信号来看,中纪委今年有意在金融反腐上使出重拳,为中国防控金融风险建立后盾,然而长期以来猫鼠之间形成的利益网络到底有多大,涉及的层面有多广,牵涉的监管层级有多高,目前都还不得而知。由于金融系统“猫鼠一家”的问题不是一两天的事,要查出这些和老鼠结亲的“大猫”,打破当中错综复杂的利益输送,相信也需要一定的政治勇气和力量。

金融界若能在2018年揪出几只“大猫”,势必对金融乱象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,也会同过去几年政法界、军界打“老虎”那样大快人心。不过,未来这一年,中国金融风险的防控除了揪出不捉老鼠的“大猫”,也需要做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化规范,以及权力监督的完善。只有这些根本的制度建设,才能杜绝“猫鼠一家”的故事继续上演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